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作文 > 话题作文 > 文化 > 传统 > 中国传统,何去何从

中国传统,何去何从

从尧舜禹造字编曲到21世纪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华民族已度过了五千个春秋。在这其中,有过战乱,有过和平,有过唐诗、宋词、元曲的轮回更替。但是,如今辉煌了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却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危险。

当年唐朝全盛时期的时候,仰慕辉煌的中国文化而来长安城拜访、游历的外国人络绎不绝,各国都将中国人尊称为“唐人”,唐人在各国都受到尊敬。别人都争相学习我国的制度、习俗,甚至有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只为考取一个进士……这些事例都展现了一个大国所拥有的魅力。

时过境迁,到了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军事力量十分强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别的国家都不敢冒犯这匹“战神”。到了元朝,中国的领土面积差不多占据了整个亚洲的半壁江山。这,则是一个军事大国的魄力。

然而近代以来,由于英国等西方列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罪恶的资本主义本性和帝国主义对土地市场的无限贪欲,他们用坚船利炮和廉价商品发动了对古老而落后了的中国的侵略战争,由此开始了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面对国土的沦丧和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中国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之路,由“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由“倡民权、兴议会”的戊戌变法到“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体现了中国人不断求索、厉行进取的思想奋斗历程。然而这些探索和奋斗都没能真正改变中国的面貌,在袁世凯打着“尊孔”的旗帜复辟帝制后,中国终于爆发了旨在“反孔”、“反传统”、倡导西方“科学、民主”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揭开了近代批判传统文化的序幕,儒家等中国传统文化成了帝制和落后文化的象征,鲁迅先生等一部分人甚至提出了废除汉字,改用字母等极端激进思想,全盘彻底的否定了传统文化。

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泉,但是古希腊在公元前229年到公元前30年之间被野蛮的罗马势力灭亡,古埃及以及巴比伦和印度文明也早就先后被灭亡消失,而只有神州大地上的中国文明却神奇的几千年不曾中断的延续了下来,这不是历史的偶然,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他善于借鉴学习先进文化的特性决定的。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激情多于理性,破坏胜于建设,如同泼澡水水连孩子一起泼了出去。

反观现在,虽然中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但那些曾经让我们引以为傲的的中国传统文化正遭到严重的缺失和世人的淡漠。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将来,是继续发展,还是走向灭绝?

现在的人们习惯了接受新奇的事物,对那些凝聚了民族精髓的传统文化却置之不理。不少人对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及其文化持否定态度,至于民间庆祝传统节日的“八仙过海”、“踩高跷”、“跑旱船”等传统习俗,也一律被归纳到“迷信、落后和愚昧”的范畴;但是,他们却异常热衷于庆祝洋节日,为表达其热衷程度,甚至在洋节日来临之际特意跑到领事馆签证,目的是为了身临其境感受感受洋节日的“浪漫、激情和豪放”的气氛,不论是巴西的狂欢节,还是罔顾世界保护动物组织为了人道主义所定的文明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谋杀牛只的西班牙斗牛……总而言之,在某些人眼中,但凡来自中华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及其文化就意味着“迷信、落后和愚昧”。而来自西方的圣诞节,嘉年华会等节日,凡是带“洋”的就统统列为“浪漫、激情和豪放”的化身,属于人类文化进步的代表。我们没能在全世界普及中国象棋,当国际象棋传入时我们却欣然接受并且风靡开来;我们厌倦了京剧的花脸和陈词滥调,当西方歌剧传入时我们却像宝贝一样对它爱不释手。明明都是民族文化的产物,为什么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却得不到传承与发扬?当我们还在沉溺在圣诞狂欢中的时候,韩国、朝鲜、日本等等国家却开始和我国的中秋节开始了“申遗保卫战”。我们就像一个个没有精神没有灵魂的血肉傀儡,被西方人玩弄在股掌之间。

时代更新,社会制度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全部“以旧换新”,我国传统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是其它国家无法复制也无法比拟的。其实,西方的不一定全是好的,金融危机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当西方国家还在忙于债务危机的时候,中国却泰然自若,处事不惊,这也说明了我们需要有选择性的吸收外来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无论如何也动不得。然而,它却在慢慢枯萎。或许我们应该给它加入一些新的养料,改革创新,寻找出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将全世界人民的目光聚集到了中国,这是一个契机,如果传统文化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积极创新,传播给外国友人,继而深入人心,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才能走上一条光明的道路。中秋在湘江江畔举行的“芒果Radio 祥和中国节”申遗声援大会·中华诵暨璀璨中秋赏月会就为我国中秋节的申遗做出了重大贡献,振奋、激励着我们保护中国传统。

我们的命运,中国的命运,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外人都无法掌控,只能靠我们自己努力,拯救我们的传统文化危机,开创一片新的光明。

标签: 中国 传统 何去何从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大作文网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大作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闽ICP备180269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