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百科全书 >学科新知 >历史新知> 清代的爵位

清代的爵位

更新时间:2010-03-17 15:06:29

清代的封爵分王爵和世爵两种。王爵也称显爵,用于宗室贵族(也用于蒙古贵族);世爵也称民世爵,用于功臣勋将。

王爵在清初分为五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乾隆时又分为十四等:和硕亲王、世子(亲王嫡子)、多罗郡王、长子(郡王嫡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和硕”、“多罗”、“固山”分别为满语“一方”、“一角”、“旗”,表示封藩的意思。“贝勒”为管理众人、“贝子”为“天生”贵族之意。“公”以下的四个等级的将军,分别相当于一、二、三、四品的官职。

王爵有“功封”和“恩封”之别。“功封”即有军功勋劳而封,可以代代按原爵世袭;“恩封”即降袭爵位,如亲王的后代可逐代降一等爵位而承袭,至镇国公这一爵位便不再降袭,可代代世袭镇国公的爵位。

世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另有世职四级: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此四级多用于阵亡者的后代。

世爵中的“子”、“男”视为正一品官职,“轻车都尉”正三品,骑都尉正四品,云骑尉正五品,恩骑尉正七品。

清代的封爵除大量用于皇族外,为了加强与蒙古各部的联盟,在清初对蒙古各部各旗封了许多异姓王和“贝子”、“公”、“台吉”等爵号,这就是清代大量“蒙古王公”贵族的由来。

至于对汉族中的文臣武将,作为笼络手段,选择效忠清王朝的人,给予 一定的爵位。如清初对吴三桂等人的封王,只不过是利用降清军事集团的权宜之计,封爵后不久即行撤藩。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大作文网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大作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闽ICP备180269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