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作文 > 写作技巧 > 经验交流 > 学生作文 言之有物

学生作文 言之有物

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而作为学生的第一读者,在每次批阅学生作文时却深感学生作文的空洞、苍白。给人的感觉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无病呻吟,生编硬造,正如毛泽东笔下的“瘪三”让人面目可憎。学生作文时也是苦不堪言,作文便是作难,每逢作文便茶饭不思,日夜难寐,费尽心机,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还无啥可写。写作大全,优秀作文选是他们的创作源泉,一旦作文时便熟练地抄袭、拼凑、剪辑、组合,进入了一种机械的制造程序,制造着赵谦翔老师笔下那种徒有躯壳,没有灵魂,死不死,活不活,黑不黑,白不白的“灰色作文”。千百个不同的脑袋里有的是一样的思路,一样的模式,一样的体系。而没有自己丝毫的一点感情,使作文堕落成一堆没有生命力的文字拼凑。

面对一篇篇“灰色作文”就如面对一张张灰色的面孔。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单纯的去指责学生的认识a能力和表达水平。而更应该思索一下如何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有啥可写,使学生的作文做到言之有物。使学生的作文有血有肉,有个性、有生机、有灵魂。

我认为首先应指导学生重新认识作文。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和作文指导的程式化训练使学生把作文当成了一种文字游戏。“好”学生还总结了一套套应付作文的手段:一凑、二套、三抄。或凑即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来个改头换面,凑成一篇自以为美不胜收的“杂文”;或套文章格式总分总,学习雷锋不能少,要是考我议论文,就把决心誓言表;或抄脑子中背下几篇情节曲折生动感人的文章,一旦碰上类似的题材,便有了现成之作。这样便有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指出:“如有所感兴,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于情趣的自然。”。作文本应是自己真情实感的一种流露,是自己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一种文字体现,是自己人生经验、情趣、胸襟、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的一种反映。如施蕾同学所说:“当我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当我快乐或忧伤的时候,当我被生活青睐或厌恶的时候,写上几句心声,既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又可以更投入更健康的作文。”(《语文学习》97。9)施蕾同学的这几句心声就是她用自己的情感和心血绘就的。这里的心声已经成为她心灵发展和成熟的一种需要。

我们指导学生作文应让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真心话,敢于写自己的真实事,敢干在作文中倾诉自己的喜悦,自己的困惑,自己的踌躇,自己的惆怅,流露自己的心声,敢干在作文中刻划自己在人生道路中成长的轨迹和印痕,表达自己对生活及生命的认识和了解,表现自己的感情和精神。哪怕她还不成熟,哪怕她还很幼稚,甚至她还很丑陋。但那毕竟是自己的。

其次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向生活索取素材。作文教学究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生活素材进行综合思考和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生活基础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特别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无话可说。叶对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也就活泼地流个不歇。”可是正如苏联着名地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说地那样:“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开始,我们就在他们面前关闭了通向大自然迷人世界的大门,他们不能倾听小溪流水的淙淙声,不能倾听春日里融雪的水滴声和云雀的歌唱。”的确是这样,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学校应试教育自然也是。我们不能改变,但可以尽自己的努力改善,培养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江西省甘仲园老师在这一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典范。他在学完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之后,感悟到这一单元全是培养学生亲情的,便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培养亲情,学完这一单元他布置了这样一篇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反映亲情的作文。题目是这样的:为了儿女的健康成长,爸妈不知为你做了多少事,操了多少心,作为儿女,你为他们做过什么让他们开心的事吗?如果做了,那么请你详细地记下来,可以适当地抒情和议论,如果没做,那么请你试着做一件吧,请记住不论你做好估坏,只要你有这份心,父母都会高兴的。题目自拟。作文布置下去后,有的当场交了卷,也有两三天后才交卷的。但全班100%的学生都做了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写了一篇说真话、诉真情的好文章。

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观察、积累、思索是中学生作文是否有话可说的关键。我们指导学生应该让他们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每天坚持写日记,眼看耳闻、脑思、去粗取精、把有意义的东西记下来。鼓励他们多实践、多体验人生世态和大自然风光。有意识的抓住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的融会贯通带。发现生活的丰富内涵和感受平凡生命的价值。

第三,要引导学生去读。古人曰“劳于读书”确可“逸于作文。”这与我们熟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一样的。的确我们的学生作于课堂,囿于课本,与社会相接触的机会少一些。但这还可以用阅读去补充。所有的文学作品多是万千世界中自然美、生活情趣美和自然美、理想美的艺术语言的总结和作家情感的铸炼。是作家用形象思维和织烈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阅读可以说是间接的生活积累。加强我们的学生阅读,可以丰富他们的阅历,增长他们的见识,扩大他们的视野。认真不断的读书,知识才能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古人读书就讲究一个“化”字。即对读的书要消化,真正的有所悟。使书中的价值融化为自己的血肉和灵魂。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叶圣陶也说:“所谓阅读实则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我们在引导学生读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吸收文章的营养,感悟自己情感与作品中的共鸣点。并且坚持做好摘抄、记诵、积累,使之成为自己思想中的一部分。

针对中学生功课繁重这一点,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强调重点,立好明确的目标,去寻找介绍一些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成长需要的书。根据需求,确定精读、略读的方法,典范文章、精彩文段须用精读方法,动笔圈点勾画、摘抄名言警句、体会词句含义。做到口诵心惟。教给学生评注赏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爱默生说:“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释,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书读的多,又能不断地质疑消化,学生作文就绝对会有话可说。“凡作文,须要胸中有万卷书为之根底。”从读书中积累素材,是古人写作的一条重要经验。这也应该成为我们学生的一条重要经验。

第四,这应是贯穿于整个作文或者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既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人和文是永远不能分离的。古今中外的成就卓越的作家,都是用自己的人格来书写作品,用作品来表现自己的人格的。当我们吟诵李白、杜甫诗篇的时候,自然会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风貌和个性特征在字里行间的涌动和闪耀。当我们朗读鲁迅、郭沫若作品的时候,自然要被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而折服。

教育中一个很本质的东西就是建构高迈的人格大厦。作文和做人更是紧密相连的,中学生现在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阶段,有着极强的可塑性。我们若希望学生写出品位高雅、言之有物的作文,首先应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在这方面赵秉谦老师给我们铺了一条很好的路:他通过《东方时空》课和“班会感悟课”把“无字书”——社会与人生引入课堂教学。从而杜绝了作为谋取狭隘功利的敲门砖的“灰色作文”,张扬了作为完善人生的健身器的“绿色作文”,使读书与做人,作文与做人实现了红花绿叶一而二,壁合珠联二而一的统一。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的胸怀。热爱生活是一切善行的基石,更是人生拼搏进取的源泉,只有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心灵的汩汩暖流,才会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七采阳光,发现生活的美,追寻生活的美,传达生活的美,人而也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美的洗礼,净化和升华。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还应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人生态度,让学生们在生活中说真话,做实事,脚踏实地,老老实实,本本份份。在作文中敢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显示自己的心路历程,让自己在作品中自由翱翔,真正达到“人融入文,文高扬人”人文和一的境界。这也是作文教学要追求的真理。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艰苦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摸索,需要探讨。但是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就是能让学生用流畅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反映自己的成长的历程和轨迹。我们的努力就是完成这个目标。最后让我借用赵秉谦老师的几句话作为结尾,让我们广大同行以此共勉吧:育人为本,有体则生,训练为肢,有肢则动,求活为魂,有魂则灵,启迪为脉,有脉则活。只有这种生动、灵活之人才可称为灵肉健全之人,也只有这种生动、灵活之文才可称为素质健全之语文。

标签: 学生 作文 言之有物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大作文网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大作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闽ICP备180269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