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其他范文>企业文化>和谐:中国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和谐:中国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对于这一战略思想,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如今,没有人怀疑物质生态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而文化为人们提供的是精神生态,在坚持发展文化主旋律的前提下,形成多样文化和谐发展的良好文化生态,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和谐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们的美好追求。我们所要实现的和谐社会不是局部的和谐,而是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具有基础性、普遍性的社会和谐;也不是暂时的和谐,而是长远的、可持续的社会和谐。其中具有基础性、普遍性且长远的、可持续的社会和谐,就是文化和谐。和谐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境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和灵魂。只有造就深层的文化和谐,才能造就“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是一个相对的、发展中的概念,它以事物的矛盾和差异为前提,有差异、有不同,才有和谐的存在。和谐是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纷繁中的有序,多样性中的统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迄今为止,没有差别、没有矛盾的社会尚未出现。从美学的角度讲,差异是一种美,有差异的存在,才能形成和谐。没有差别,也就无所谓和谐。正因如此, “不同而和” 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常态,是肯定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要消灭各种差异与矛盾,而是要使各种差异形成一种合力,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这样才能产生协调与和谐。“不同而和”原则运用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可以有许多具体而生动的表现形式。表现在文化上,就是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主流文化与民间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以及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和谐并存与共同发展,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文化和谐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

文化以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方式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目的意义和发展动力,是人类安身立命之要所。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通过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不断提升人的生存价值和文明程度,从而使人成为一种具有崇高境界的真正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的历史。然而,工业文明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文明的同时,由于工具理性的过分张扬,其负面效应日益凸显,造成价值理性的缺失。正因如此,马克思在描述未来理想社会状态时提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恩格斯认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可以说,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以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文化所追求的目标。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最终目的。因为先进文化的先进性,源于它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合理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人类永恒的历史追求。因此 ,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文化发展的归宿。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历史性转变。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更加关注人的自身完善,更加重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始终坚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那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做法,是有悖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正因如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抉择。

以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构建文化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体现为社会主体对社会发展的文化建构、文化选择、文化发展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是人类理性在探求自身生存发展和自由过程中的最高体现。构建文化和谐,能否形成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创造和理性选择至关重要。自近代以来,在对中国现代化的曲折探索中,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从器物、制度到文化,人们的文化自觉不断提升。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及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价值取向的确立,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觉,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文化建设增添了更加深刻的内涵,也使我国文化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间,为文化的发展营造了健康的生态环境。

中国走向现代化是在世界走向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不可能套用任何现成的文化模式。发展先进文化,实质上是在多元文化交融中的文化创新,这就需要我们站在现代文明的基点上, 以开放的姿态、世界的眼光、战略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和超越的意识,理性地看待与把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我们必须继承,但这应该是一种理性的、创造性的继承,包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深刻反省,以期明了究竟什么是表征我们民族的优良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优秀传统,什么是至今仍在阻碍着我们迈向现代化的精神桎梏;对外来文化也必须借鉴,但这借鉴是有所选择的吸收,是一种理性的调适与有机的融合,而不是对西方文化甚至是某一国家文化的顶礼膜拜。只有这样,才能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变成全民族自觉的文化实践。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大作文网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大作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闽ICP备180269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