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百科全书 >学科新知 >体坛趣闻> 国际象棋“皇后”--谢军

国际象棋“皇后”--谢军

更新时间:2010-03-17 15:10:48

国际象棋世界女子冠军赛应该说是世界体育项目竞赛中,最为持久、激烈的大角逐了。一个报名参赛的棋手,要先后经过分区赛、区际赛、候选人赛和挑战赛,只有最后的优胜者才可能夺得国际象棋“皇后”的宝座。这一系列的比赛历时两年,其间要同数十名世界一流棋手对奕近百局,每一个参赛者都要经过智力、体力的巨大挑战和考验。21岁的北京选手谢军就是经历了种种意想不到的曲折,终于一步步走过了这条艰苦卓绝的小路,来到被称为“高雅殿堂”的国际象棋“后座”上的。

谢军住在北京东郊的酒仙桥,7岁起就和爸爸在马路边看大人下象棋。回到家里,爸爸就成了谢军中国象棋的启蒙老师。爸爸教谢军的第一着棋是“仙人指路”。“小卒为什么不能后退呢?”谢军好奇地问她父亲,父亲的回答像是讲棋又像讲人生的道理:“一个战士只能勇往直前,不能退缩,要有一去不复返的英勇精神!”谢军当时也许并不真正理解“勇往直前”的含义,但正是这种带有人生真谛的点滴熏陶,成为谢军象棋生涯执著追求精神的基础。也正是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她在强手面前不低头,在困境当中不服输。

谢军在父亲的教导下,10岁的时候就夺得北京市少儿中国象棋比赛的冠军,酒仙桥一带成人业余棋手都不是她的对手。那时,北京市正在培养国际象棋小选手,棋院的王陛钧教练把谢军叫到棋院,在棋院二楼的小棋桌上和谢军下了一盘中国象棋。他发现谢军有基础,棋感好。于是王陛钧教练 又把国际象棋的基本走法教给谢军,然后又和她下了一盘国际象棋。他惊讶地发现谢军有强烈的“攻王”意识,再加谢军思路敏捷,有“大局观”,王教练当即决定收这个姑娘进北京队。从此,谢军便迈上国际象棋坎坷的征途。

在北京体校国际象棋业余学习班,条件特别艰苦,教室设在什刹海看台底下,夏天这里热得透不过气,冬天则生着火还冻手冻脚。谢军还和别的同学不一样,她家离体校很远,乘车要一个多小时,她只好独自住在体校值班室。别的同学都是父母天天接送,而她每周只回家一次;尽管这样她也不让父母接送。就这样,谢军在体校学棋学了三年半。由于她勤奋好学,刻苦努力,进步很快。1983年第5届全运会上,她被编入女子成人组,虽然她仍未成年,但她战胜了新老棋手,获得冠军。1984年,14岁的谢军获全国比赛第六名,同时被晋升为国家大师。

一些数学家曾对国际象棋的变化进行过计算,结果是惊人的,对下棋的任何一方来说,最初的四步棋就有3180亿种走法!至于以后的着数,更是难以胜数。这恐怕也是诗人歌德把国际象棋誉为“人类智慧试金石”的原因吧。可想而知,世界冠军是要经历怎样的磨难了。谢军进入国家集训队以后,训练更加艰苦了,半强化训练近乎残酷。集训队规定,对局训练,40步以内不准和棋。每天她要训练十多个小时。谢军学棋、下棋从不盲从,喜欢独立思考。有些棋手教练怎么教他就怎么走,谢军不这样。就是在国家集训队,她仍然时常和教练“顶牛”,有时她认为棋理不顺,就不按教练说的走。教练有时也生气,但气过之后,却又更加喜爱谢军。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1988年,谢军初次出征国外,一举赢得亚洲女子青年冠军,同年底在奥林匹克团体赛上,她以9胜2平2负的战绩,为中国队取得第四名立下战功。1989年,谢军被升为国际大师并夺得全国冠军。

1990年,谢军经历了她象棋生涯最艰难的时刻,同时也是最幸运的时刻。这一年,她两次去吉隆坡参加世界“后座”的争霸战预赛。3月的吉隆坡气候宜人,谢军轻取亚洲分区赛冠军。7月,当谢军再返吉隆坡时,意想不到的、来自不同方面的巨大挑战正在等着她。因经费不够,教练、翻译都不能前来参赛。这样重要的比赛,谢军只能孤身闯南洋了。此时的吉隆坡骄阳酷烈,而异国他乡的孤寂使她感到害怕。这次区际赛共18位女选手参战,东方选手只有一人。孤单,更深一层的孤单,已形成一股心理压力。当看到前苏联队庞大的阵容--6位棋手、6名教练,还有领队、翻译、医生、记者--情义融融像个大家庭时,谢军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谢军哭了,她趴在酒店的床上,觉得委屈、伤心。这一夜,谢军久久不能入睡,白天与前苏联曾独霸“后座”16年的女棋手加普林达什维利的比赛场面仍在折磨着她。这些年来,谢军多想和这位仰慕已久的女杰一决高低,如果能够战胜她,那将是多么的激动人心呵!。可是谢军输了,她自认为最棒的开局没能奏效。她永远忘不了那输棋的一刹那。当加普林达什维利笑盈盈地俯在她头上轻轻一吻时,她冰冷的嘴唇好像炭火一样灼烧着谢军的皮肤。谢军被王品璋老师的国际电话惊醒了。谢军又哭了,她撒娇似的向老师诉说自己的心情、思念和战况。王品璋老师的安慰、鼓励和针对以后棋手的拼杀办法,使谢军紧张的神经平静下来,她心里有了底。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她看到吉隆坡桔红色的朝阳正在窗前冉冉升起。

这以后谢军越战越好,连斩数名前苏联棋手,最后又战胜英国国际大师格丽?司丹尔,终于以12.5分的优异成绩,获得争夺前八名的出线权,并荣获国际象棋女子特级大师的称号。

1990年10月,谢军飞往前苏联格鲁吉亚的博尔诺米城参加候选人赛。世界女子八强,前苏联选手占6名,另外还有南斯拉夫的马里奇和谢军。一到博尔诺米,前苏联队教练就拍着谢军的肩膀说:“不简单啊,进入八强了!不过这次我有6员大将联合攻你一人,想过此关不可能啊!”谢军只是笑了笑,回答很简单:“那就走着瞧吧!”

又是加普林达什维利笑盈盈地坐在谢军面前,吉隆坡的胜利者,和善、安详。此役又当着格鲁吉亚的家乡父老,加普林达什维利的准备是充分的。谢军也清楚地知道,此次八强大战,对手都是顶尖人物,此次比赛得第二是没用的。和加普林达什维利的开局,谢军准备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开局,但在其中小做手脚,看上去平平淡淡,其中却暗伏杀机。加氏果然上当了。比赛最终以加普林达什维利失败而告终。加氏哭了,当着家乡父老的面哭了。

在这里,谢军连斩数员前苏联大将,以四胜、一和、二负积4.5分的成绩获第一名,获得参加挑战赛的决赛权。

只要能越过南斯拉夫的马里奇,谢军就可以同世界冠军奇布尔达尼泽争夺“后座”了。

1991年2月,谢军与马里奇争夺挑战权的比赛已战罢6盘,谢军积3.5分,马里奇只积2.5分,只要谢军再胜一局就夺到了挑战权。

第7盘比赛开局后,局面导入古印度防御体系。谢军驱兵突破,战略意图十分明确,但由于兵力配置出现问题,不久就被马里奇化解了攻势,谢军只好转入被动防守,并陷入了非常不利的局面。这时意识到这局棋可能要输了,但她并没有惊慌:“还要下下看……。”她心里一直这样想,情绪反倒稳定。相反,在优势面前,马里奇却受到想赢怕输的思想束缚。不久,在一次兑子中,由于马里奇计算失误,谢军脱离了险境,马里奇一下子乱了阵脚。反守为攻,谢军终于取得第7盘比赛的胜利。

1991年9月,谢军向国际象棋“皇后”奇布尔达尼泽发起了挑战,以4胜、2负、9和积8.5分,战胜“皇后”,成为亚洲历史上第一位国际象棋“皇后”。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大作文网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大作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闽ICP备180269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