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汉语大字典"升级 不再夹杂血腥气

"汉语大字典"升级 不再夹杂血腥气

“一丘之貉”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比喻都是一路货色,贬义词。因为这个成语的关系,人们往往对貉没有好感,认为其死有余辜,恨不能杀之而后快。殊不知它却是国家保护动物,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被保护的野生动物是禁止猎杀的。然而很多辞书的释义中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一本2004年出版的小型工具书又这样描述“貉”:“皮很珍贵。”一本2006年出版的大型辞书释“貉”时也这样说:“毛皮可做皮衣、帽等;尾毛可制毛笔。”充溢着一股血腥味。

再看国家保护动物鲎的解释也存在类似问题,2004年的这部小型辞书释“鲎”也说:“肉可以吃。”2006年版的这部大型辞书在“中国鲎”的释文中说:“可供食用、药用,或作肥料。”像这类“肉可以吃”、“皮可以制……”等描述,在出版物中不乏其例。这反映了作者与出版者环保观念的淡薄,仍然习惯性地把动物置于可任意利用、任意宰杀的对立面,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精神。

这两部辞书,都很有影响。如果说上个世纪出现这样的释义还情有可原的话,到了21世纪,还这样描述就大为不妥了。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编写、初版于1990年的《汉语大字典》,受当时历史条件、时代观念所限,书中也有这样的内容。据负责修订工作的一位同志讲,在审读第一版稿件时,读到关于“虎”的释义,着实吓了一大跳。什么“皮毛可制褥垫和地毯,肉可食,骨、血可制药”这样的内容都有。读到“熊”的释义,也是大吃一惊。还有“熊脂、熊胆可制药,熊掌是珍贵食品”之类的内容。在环保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这样的内容必须修改,否则就谈不上与时俱进。此问题引起了修订者的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逐一查找问题,逐一进行解决。

环保无处不在,保护野生动物,修字典也身体力行。《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散发着墨香,不再夹杂血腥之气,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环保意识的加强、中国环保事业的进步。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大作文网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大作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闽ICP备180269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