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天津人都是活雷锋 生存字典里没有“冷漠”(图)

天津人都是活雷锋 生存字典里没有“冷漠”(图)

内容提要:总结天津人,再也没有比“热情”更为鲜明的一个性格特征了。水陆相交、五方杂处的地理条件,使得一代代天津人与生俱来了“热情”的基因,并且先天免疫了“冷漠”的病毒。

北京奥运会期间天津志愿者在场地内提供服务 摄影记者 王建一

总结天津人,再也没有比“热情”更为鲜明的一个性格特征了。水陆相交、五方杂处的地理条件,使得一代代天津人与生俱来了“热情”的基因,并且先天免疫了“冷漠”的病毒。

善良的人们,到处都有。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人不善良;但却有很多地方的人,不够热情。因为自然条件,因为社会压力,因为教育背景,因为风俗习惯,很多城市拥有了“效率”、“严谨”、“务实”等快速发展的标签,却与“热情”二字渐行渐远。

只有天津,“热情”灌注在每一个天津人的血脉中,它让每一个天津人的生活充实有意义,也让这个城市拥有了源源不断的温情。

“指路人”对于人地生疏的外地人而言,可谓雪中送炭。在电子导航系统出现之前,一个人出差到外地,不仅要准备好清晰的城市地图,还要随时准备开口寻路。多年前,网络刚刚兴起的时候,网友们曾对全国各城市问路的难易程度进行过调查,北方城市问路容易些,南方城市稍微困难一些,少数地方甚至出现了“收费指路”的现象。随后,全国各地针对这个问题掀起了一股“指路”风,很多城市甚至组织了志愿者义务指路,更有一些大城市的热心老人走出家门,专门在闹市区义务指路。

满街都是“义务指路员”

几乎所有到天津出差、旅游的外地人,都在“问路”这个问题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上记录了她初到天津生活时问路的情节:

一天,给老公打电话,想去他们单位玩,可是老公没时间来接我,我就要自己去!可是没去过啊!记得老公让我从东局子坐车到中山门二号路,然后再走到大桥道坐车到二号桥!我想,不就转两次车吗?好找!

可是,到了二号路,我糊涂了,这不就是二号桥吗?(我把二号路和二号桥搞混淆了),再给老公打电话,确认还需要再转车,可是,正好在蝶桥跟前,这个弯弯绕绕可怎么办啊,从来没来过,那么多路口,我知道往哪转?于是问人,就从二号路转到旁边的大桥道,问了不下5个人,最后还是一位热心的老大姐把我领到大桥道附近,我才没有走晕!我只感慨:“天津人真热情啊!”没有他们的热情帮助,我肯定是找不到老公!

遇到问路,天津人从来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曾在天津工作的河南人徐涛告诉记者,他对天津的好印象就是从问路开始。那一年徐涛从老家到天津一家企业面试,下了火车就开始迷路。“我身材比较瘦小,胆子也小,出了火车站不敢打车,也不敢乱坐公共汽车,手里拿着一张天津地图,沿着海河就向西走。在海河边,很多锻炼身体的老人,都对我投来关注的目光。一开始我觉得自己是外地人,以为本地人看我不顺眼,所以就低头走路。但我实在是不认路啊,走走停停,心里面很着急。在北安桥附近,一个骑自行车的老大爷从身后追了上来,主动问我要去哪儿?我才发现,这位老大爷在东站附近就一直观察我。我把公司地址拿给他,他很热心地告诉我怎么走。发现我听不懂,他就主动提出带我去。一路上,老大爷用自行车帮我驮着行李箱,给我讲了很多天津风土人情的故事。把我送到公司大门口,这位老大爷还给我留了一个联系电话,说如果有困难可以给他打电话。”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天津独有的特色。“后来我发现,天津人都很热心,问路的时候,如果周围人多,几乎每个人都会主动告诉你。甚至有的时候,因为意见不同,指路人之间还要闹不愉快。我有一次问路,两个下棋的老大爷都热心指路,但两人说了两个不同走法,都坚持自己的路线最好。我连声道谢,两个老人却争执不下,一盘棋下了一半,因为指路争得面红耳赤。我给两个老人敬烟,看着这个场面,觉得天津人真是太可爱了。”

也有的外地人反映,天津人指路总是指“错路”。这其中有着很深的误解,主要是天津本地人对于方向的认知与其他地方的人不同。民俗专家何志华解释:天津人不分南北,指路不讲东西,这与天津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有关系。天津城市不像北京,天津河流多,道路街巷往往都按照河流的走势延伸,所以培养了天津人辨识道路“只认标志,不问东西”的习惯。天津人,特别是“老天津卫”,寻路喜欢看标志性建筑,爱论“左右”。一个纯天津人指路的时候,最常用的三个词是“一直走”“往左拐”和“往右拐”。这些词语对于以“东南西北”来辨识方向的外地人而言,无异于一部“天书”。因此,问路人自身是否能够正确理解也有关系,并不能说明天津人指路的时候是“故意指错”。天津人指路热情,“不指明白不罢休”,所以经常看见天津人指路的时候要画图,甚至要亲自送一程。天津人指路的热心还表现在,指路的时候通常提供“多种方案”,步行怎么走,开车怎么走,乘公共汽车又该怎么走,一一道来,多向选择。

体验了天津人指路的这股热心劲儿,外地人也就不再奇怪,咱天津卫,根本不缺“义务指路员”。

马路堵车“义务交警”自动上岗

短暂的体验,并不能完全体会天津人的热情。只有长居天津,才能切身感受到,天津人的热情无处不在。

80后天津人王拓,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到各地出差,走过全国30多个城市后,王拓觉得还是天津最有人情味儿。“咱不说旁的,就拿马路堵车这事儿来说吧。全国各城市都有高峰时间堵车问题,我在很多地方都遇到过堵车,唯独在天津能看到市民自发疏导交通的场面。很多司机师傅都有体会,有时候在和平区一些主要路段遇上堵车,假如路口没有交警,堵不上三五分钟,就自然有人走到路口主动疏导。这些疏导的人并不是‘交通协勤’,也不是什么志愿者,而是开车过往的某个司机,骑自行车的一个老大爷,或者走路经过的一个路人甲。每当这个时候,任何一个人也不会质疑这位指挥的才能,大车、小车都认真按照指示,左边靠一靠,右边提一提,堵成一团的路口很快就畅通了。指挥的人见所有车辆开动,交通恢复秩序的时候,就会安然地回到自己的轨道里,继续前行。无人喝彩,也无需喝彩,这就是天津人的热心。这种景象,我在全国其他城市从未见过。那些城市,堵车的时候,所有司机就坐在自己的车里抱怨,抱怨警察无能,抱怨道路太窄,等到天黑也不会主动疏导。”

家住体院北的刘安乐大爷就是这样一个人。退休之后,刘大爷经常到枫林园的老年大学参加学习。宾水道肿瘤医院附近常常堵车,刘大爷每次遇上了,就把自己的自行车往路旁一锁,二话不说就指挥上了。刘大爷告诉记者,年轻时他曾经是驾校的教练,看到那些开车“不规矩”的人,打心里着急。“我一指挥,大伙儿都听。有个别往前抢的,我就吆喝一声,其他司机们都一起指责。只要大伙儿都让让,马路很快就通了。”每次“做好事儿”,总有人对刘大爷说几声谢谢,老人也不说话,低着头摆摆手就走。“这有嘛好谢的,没什么啊。我不指挥,也有别人指挥,给大伙儿行方便的事儿,人们都会干。”

“眼力见儿”是天生的

安徽籍的天津媳妇小雅对天津人的热情别有一番体会。

“早上我给老公买早点,刚打好豆浆,一回身看见身后的阿姨已经帮我把提篮撑开,让我把豆浆锅放平。我心里面一阵暖和,她怎么这么好呢?怎么就知道我一个人撑开提篮很不方便呢?像这样的例子,生活里面就太多了。进楼道的时候,如果拿得东西多了,街坊邻居不用说话就主动过来帮忙;我生了小孩儿,一个人不太懂得照顾自己,单位的天津大姐们自发轮班每天来我家照顾‘月子’。夏天,雨后我趟水给老公买啤酒。卖啤酒的大哥好心提醒我,回家要烫脚,不然老了会生病。我感觉,天津不仅女人细心、热心;连天津的男人也热心,他们在不经意中关心着你,不管你跟他有没有关系。天津人从不吝啬表达对他人的关心,这是一座让人感到温暖的城市。”

五十六岁的邱阿姨是老天津卫,也是小雅的邻居。在她看来,小雅所说的这些都不算什么“热心”,而是一种天津人的本能。“她说的这怎么能叫热心呢?您要非说这是热心,我也没办法。我觉得这就是咱们每个人都具备的‘眼力见儿’,从小每个父母都会这样教育小孩儿,长大了就自然会这么做。帮她撑开提篮,开关门照顾身后的人,街坊邻居有困难帮个忙,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也不费什么事儿,我想凡是天津人都会伸把手。要是连这些小事儿都变成热心肠,要好好歌颂,那咱们还不都成雷锋了。”

天津人低调,“乐于助人”这四个字,在真正的天津人眼里,不是可歌可泣的情操,只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住在中山门的出租车司机张师傅这样认为:“我觉得做好事儿没什么。拾金不昧?我总在车上捡到钱包啊,证件啊,给人送回去不就完了?这有什么好说的。”

生存字典里没有“冷漠”

天津人之所以热情,说到底,是天津的历史文化造就的。天津人的热情,与两个重要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

首先,天津的城市特性决定了天津人对周围事物的高关注度。一个河海汇聚的城市,因漕运而兴旺,天津人靠水吃水,经济产生的主要来源不是自给自足的农耕,而是依靠相互交流、买卖的商业经济。商业和工业都不能“关起门来做生意”,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就格外重要。在这样一种客观条件下,天津人表现出对社会见闻的格外关注,对他人生活的分外关心。这种关心并不是“气人有笑人无”的小家子气,而是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一种大义。因为天津人最能了解,在这样一个依靠沟通、交流、互助才能生存的城市里,自私无异于自取灭亡,而只有真诚的互助,才能让大家一荣俱荣,共同受益。

其次,天津人的热情,也源于天津城市的移民构成。一代代的移民从不同地域汇聚到天津卫这块热土,排斥与拒绝显然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你是移民,我也是移民,谁又嫌弃谁?同样,在新老移民的融合过程中,热情同样是消除隔阂的一剂良药。

天津人的热情与见义勇为、雷锋精神并不一样,这不是一种英雄行为。天津人的热情,很难用某种标准去衡量,表现的方式也因人而异。但有这样几个方面,在每一个热情的天津人身上都有所体现:热情的行为和热情的态度不是刻意为之;热情的表达不需要过分的投入,比“举手之劳”麻烦一点儿,又远远达不到“舍己为人”的境地;热情的时效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常为之;热情的主体不是模范标兵,而是普通市民。天津人的热情不在嘴上,而在手上;不在脸上,而在心里。

天津人的热情,实在不好定义,相反,它有个反义词“冷漠”倒是惟妙惟肖。可以这样说,与“冷漠”相关的生存法则,在天津人的生存字典里被清除了。(本版撰文本报记者马樱健)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大作文网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大作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闽ICP备180269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