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腐败问题是伴随着国家政权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导致社会结构不稳定、不和谐的最大政治风险源,与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能否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在政权机构内部蔓延,能否在政权运作中形成一套科学、严密、规范的防腐反腐机制就成为衡量一个阶级、一个政党是否具有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目前我

国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实质

封建残余思想和陋习是滋生腐败的历史渊源。我国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虽然也曾出现过一些清正廉明、痛恨官场腐败的官吏,但却犹如萤火之光,无法掩盖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皇权至上、政治专横、奢侈腐化,腐败泛滥的黑暗。社会转型是产生腐败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旧体制的弊端还没有完全消除,新体制还处在建立完善中,这种新旧体制之间的碰撞和摩擦,不可避免地在制度上、管理上形成真空和漏洞,给腐败行为以可乘之机。西方社会腐朽的生活方式也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主动借鉴和利用世界先进的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西方一些腐化消极思想观念也随机涌进了国门。面对纷繁的世界,一些党员干部分不清什么是人类文明、进步、健康的生活方式,什么是腐朽、没落、低级趣味的生活方式,从而陷入腐败之中。心理失衡也是催生腐败的重要因素。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由过去单一的模式向丰富多元化转变。随着社会体制外富裕阶层的出现,面对丰富多元的高档享乐消费文化的影响和诱惑,一些党政机关的公职人员产生了难以平衡的心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创造寻求自我消费享乐满足的条件,也陷入腐败之中。

腐败现象是权力被滥用而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的一种畸形的社会现象,它犹如无形的瘟疫,腐蚀着人类社会,破坏市场经济,扰乱经济秩序,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甚至导致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瓦解,对国家的建设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它严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消磨人的意志,腐蚀干部的思想和作风,瓦解党的队伍;严重影响党和国家机关的形象和威信,直接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严重破坏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导致党脱离群众,丧失民心,动摇党的执政地位,损毁党的执政基础;使司法和执法机关徇私枉法,黑恶势力为非作歹,公共秩序难以维持,平民百姓无辜遭殃;使国家的大量财富落入腐败分子的私囊,供其个人家庭挥霍浪费;助长不择手段敛财的歪风邪气,引发民众的不满,导致社会动荡;造成公共信誉丧失,民众极度不满,黑恶势力横行,投资者望而却步,国民经济难以走上稳定发展的正道。腐败早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社会问题,人民群众对少数党员干部利用职权腐败的现象深恶痛绝。腐败行为若得不到有效遏制,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二、中国共产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进程

中国共产党是严格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理论创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建党初期即特别注重党的组织、纪律和党内监督问题,初步制定了党的纪律,对其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保密纪律提出了基本要求。在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教育和警示全党同志要时刻警惕和抵御糖衣炮弹的进攻。 十年“文革”时期,党的各级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党内监督、纪律监察工作出现停滞。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历史教训,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重新端正了党的思想路线,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性转折,同时也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科学地总结了我党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和教训,他在领导全党实现拨乱反正和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强调要通过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从体制上解决防止腐败的问题。他的这些思想的提出和贯彻,标志着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 了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明确提出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的要求,规定了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格局和领导体制。1997 年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

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反腐败工作从过去的侧重遏制,逐步走上标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

在2003年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也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坚定不移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2004年中纪委第三次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要继续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

了重要讲话,就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这些重要讲话掷地有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继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心。

我们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经历了长期的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已经建立起与反腐败斗争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加强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严格党的政治纪律,制定党风廉政法规制度,开展党风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查处了一大批违纪违法案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80 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我们党历来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惩治腐败工作,并将坚定信心、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

三、反腐倡廉是全党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

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党的十七大把反腐倡廉从工作层面提升到建设层面,并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这是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为巩固这来之不易的丰硕成果,实现党中央提出的“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战略目标,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党的十六大强调“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腐败现象严重损害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经济秩序,干扰改革开放,阻碍经济发展,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直接相悖。因此,各种腐败现象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根本对立的。

四、扎实有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这个关键,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趋势。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不断提高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能力。

强化监督,形成遏制腐败的机制。权力与腐败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并不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只有失去监督的权力才能导致腐败。强化监督,首先要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其次,要合理分解和设置权力,加强对权力本身的监督。第三要有一套科学的监督内容和完善的监督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创新体制,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最关键的是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这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动力之源,也是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的治本之策。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将越来越多地涉及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越来越多地面临体制机制和制度性障碍,越来越多地触及各类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有效破解这些难题,归根到底要坚持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系统化、法制化水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能力,应当在锻炼眼力、形成合力、集聚动力上下功夫。锻炼眼力,正确认识腐败现象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科学把握反腐败斗争的大势。只有正确认识腐败的性质、程度、特点、走势等基本问题,才能制定正确的反腐败战略策略,有效地惩治和预防腐败。形成合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当把它作为一个系统,考通盘虑,长远安排,实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集聚动力,既充分发挥反腐败专门机关的职能,又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全党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反腐败局面。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动力在人民群众中、在反腐败的专门机关中。只有坚定不移地依靠群众,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反腐败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才能在预防和惩治两个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才能最终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

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时刻认识到,如果不逐步解决滋生腐败的源头性问题,那么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就会查不胜查、纠不胜纠。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腐败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找准源头、对症下药,从而在反腐败斗争中寻求更大的突破和成效。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大作文网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大作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闽ICP备180269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