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百科全书 >军事知识 >现代兵器知识> “黑蝙蝠”--B?2 隐身轰炸机

“黑蝙蝠”--B?2 隐身轰炸机

更新时间:2010-03-17 15:41:40

1988年11月22日,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姆代尔机场。机库的钢铁巨门徐徐向两侧滑动,500名应邀前来参加仪式的政府要员和各界人士屏息凝气,目不转睛……乐曲声中,10年来鲜为人知的B?2隐身轰炸机终于揭去了神秘的面纱。人们看到的是一架外形十分古怪的飞机,它翼展约为52.42米,机身长约21.03米,高约5.2米。活像一只巨大的黑蝙蝠,既没有平尾,也没有垂直尾翼,采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飞翼气动外形。其实,这并非什么新创,早在1947年10月21日美国的诺斯罗普公司就曾将一架代号为“YB?49”的轰炸机送上了天空。这架既无水平尾翼,又无明显机身的“飞翼”只有一对连在一起的机翼及4个小垂直安定面,它可说是B?2轰炸机的雏型。这种“飞翼”稳定性不好,不易操纵,很快便销声匿迹了。B?2轰炸机前缘后掠角为33°,后缘为锯齿波,没有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中部略为隆起,几乎没有角反射部位。飞翼前后缘结构采用碳纤维与玻璃纤维混杂织物。所有的武器都隐藏在机身之内,其中有旋转式发射架,这样不仅可以减小阻力,而且可以有效地躲避雷达探测。

B?2轰炸机的最大特点是“隐身”,它的最新隐身外形设计和隐形材料,使得其雷达反射面积缩减至0.3平方米左右。若与美国的B?52轰炸机相比,如雷达对B?52轰炸机的发现距离为100千米,而对B?2则小于2千米。其飞翼外层覆盖有多层隐形材料:最外层为磁损耗吸波涂层,它可以抑制表面电流,起到间接衰减电磁波的作用。当雷达波投射到飞翼表面时首先会被多层吸波蒙皮吸收,剩余的信号进入蜂窝夹心内,经曲折反射后被吸收。机上进气道向下弯曲呈扇贝状,衬里采用碳质隐形材料,唇口和内壁都涂有吸波材料,并设有隐形材料制成的百叶窗式导流板,使射入的雷达波能量受到严重的衰减,再经途中多次反射和吸收,回波变得微乎其微。B?2飞机的发动机尾喷管位于翼后缘三个锯齿状突出部分之间的切口处,而且离后缘有一段距离,被机翼下表面遮蔽,从而降低了发动机喷口的热量,减少了被敌方红外探测装置发现的机会。最为奇特和先进的是,B?2还采用了燃料添加剂和机尾导流系统,能将冷空气与发动机排出的热气混合,避免了传统的“拉白烟”(白色凝结尾迹)。正是由于种种独特的设计和装配,使得B?2隐身轰炸机幽灵般地出没于敌方防卫严密的空域,所以,即使被对方雷达探测到,也往往会误作一只飞鸟而将其忽略。据报道,B?2可在1.5万米高空以亚音速飞行,续航距离为 1.12万千米,并可携带22吨重的核炸弹或常规炸弹。这样一只“‘巨鹏”自然是造价昂贵,它高达5.3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价格最昂贵的飞机。该型机使用大量的吸波透波复合材料固然改善了隐身性能,但这无形中剥去了机载电子设备的屏蔽外衣,使机体始终处于各种电磁波的直接辐射中。在1989年的专家调查中,B?2这个初出茅庐的轰炸机被列为最差武器的榜首,招致朝野舆论大哗。鉴于经费的原因,B?2隐身轰炸机可能建造的数量要比原先计划的132架少。不过,改进工作还将继续下去,估计90年代中期以后叮初具作战能力,并将在美空军中服役30年。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大作文网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大作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闽ICP备180269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