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百科全书 >动物植物 >动物常识> 家养乌骨鸡

家养乌骨鸡

更新时间:2010-03-17 15:16:42

乌鸡较娇嫩,生长慢。从育雏、育成到产蛋全过程,都必须喂适宜于它们营养需要的全营养价值的饲料(简称全价饲料),使它们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乌鸡需要的营养成分也是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及各种维生素等。

乌骨鸡育雏期比一般小鸡长10~20天,时间为50~60天。雏鸡指小鸡出壳后至绒毛脱尽,换上新羽毛这一阶段。

最理想的育雏季节是春末、夏秋两季(主要考虑温度问题)。

乌鸡应选肛门干净、脐带吸收良好、腹部收缩良好、体态匀称、大小适中的小乌鸡。而不应选大肚子鸡,脐部有血痕、肛门部有稀粪粘结、畸形瞎眼等鸡。运输过程应注意保温,又要保持适当的通气,以防闷死或冻死。

雏鸡出壳后先饮水后开食。在20~30小时内,先给每升水加葡萄糖50克和维生素1克,然后饮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水,再每只鸡滴饮2~2滴鱼肝油、土霉素、酵母片的混合浓剂或加喂5~10克的白糖水,可提高成活率。

饮水须清洁卫生,水温15~20℃,且饮水日数量要充分,分布要均匀,使每只鸡都能饮到足量的水。

出壳后第二天喂食,即开食。喂料最好用配合饲料。在头3天,可用泡过的碎米、芝麻或碎玉米喂食,每100只鸡每天喂3~5个熟鸡蛋。第5天起,可用炒碎米加上部分小鸡配合饲料干喂。第7天起可喂全价饲料。一周后,可加喂3%~5%的细砂,以增强其消化机能。此期间,应少喂而多增加次数。

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而泰和鸡雏鸡因绒毛更稀薄,散热快,御寒能力差,故更显得怕冷。适宜的育雏温度为:第一周33~35℃(保温伞内温度),从第二周起每周下降2℃。温度计应放在保温伞下距地面12厘米处。一般60日龄脱温,寒冷季节应到90日龄脱温,夏季则30日龄脱温。育雏室的室温与热源中心温度一般以相差6~8℃为宜。温度是否适宜,可根据鸡的动态来判断。温度适宜时,雏鸡活泼好动,睡眠安静,鸡群分布均匀;温度过低时,拥挤成堆,行动迟缓,睡眠时发出“叽叽”尖叫声,向热源靠拢,雏鸡易感冒拉稀;温度过高,小鸡张嘴喘气,鸡群远离热源,大量饮水。

乌骨鸡怕潮喜干燥,尤其是泰和鸡。一般湿度控制在55%~70%。舍内过于干燥则空中尘土飞扬,易诱发呼吸道疾病;温度过大则易患球虫病、鸡白痢等疾病。

适当的光照对小鸡的采食、饮水、运动及健康都有好处。出壳后第1周内,每天以20~23小时光照为宜,第2周开始,可逐渐减至13小时左右。以后逐步采用自然光照时间。4周龄开始,气温允许情况下(20℃左右),让小鸡每天晒太阳2~4小时,有助于体内维生素的合成,利于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生长,同时也可起消毒作用。

小鸡体内代谢旺盛,又是密集饲养,需较多的新鲜空气。因此必须通风换气,以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

进舍内应感到无臭味、无闷气、鼻眼感觉无强烈刺激为宜。

要经常观察鸡群精神、粪便、食欲,以便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措施,对提高乌雏鸡成活率和小鸡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小群饲养的乌鸡可不断喙断趾,断喙目的在于防止啄癖和减少饲料浪费。断趾仅用于种公鸡,是防止配种爬跨时伤害母鸡。断喙前期在10日龄左右进行。一般用专用切喙机进行,剪去由喙尖至鼻孔这段长度的1/3。后期断喙在12周龄左右进行,上喙断去1/2,下喙断掉1/3。且应将食指横在鸡嘴上,将鸡脖子伸长,这样舌头就往里缩,不会“断舌”。留种公鸡只去掉喙尖,不可断喙过长,以免影响配种。断趾可在转入成鸡鸡舍前的任何时候进行,用剪刀剪掉公鸡内侧脚趾及后趾,在趾甲后处剪去。

至60~150日龄时即为青年鸡,它的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培育成健康的、有高效生产能力和种用价值的个体,对商品鸡而言能否整齐按期出栏及生产效益也至关重要,一般在100~150天内,其体重达0.75~ 1.2千克,即可出售。

饲养方法有3种:

①定时饲喂:每天3~4次,每次间隔4小时,适用于饲喂湿料。

②自由采食:以干粉料投放在饲槽中任鸡自由采食。

③限制饲喂:对其日粮的数量、质量进行限制,此法适宜于产蛋鸡,使其性成熟日期延迟5~10日,保持适宜的体重,使开产蛋重增加,使种公鸡增强繁殖能力。

温度最好为15~20℃,因育成鸡体型小,散热性差。

湿度以50%~55%为宜。光照直接影响性成熟,因此光照时间只能缩短,不能增加,10~20周龄的光照是关键时期。从22周龄起,每周增加0.5~ 1小时,直达到产蛋期的光照时间。肉鸡的光照除白天的自然光照外,晚上用红色的人工光照。因红色可使鸡安静,有利于增产。

分群:根据鸡的大小、强弱进行公母分群饲养(种鸡从60日龄开始),才能使鸡群发育均匀,对小弱鸡可集中加强管理,精心饲喂。

要有良好的通风换气环境,并搞好环境卫生。

全进全出:对同一批商品乌骨鸡来说,应同时进同时出,以使场内一段时间没有鸡,进行充分消毒,可打断疾病传染的循环环节,以提高经济效益。

平稳过渡:饲料配方、饲养方式及各项技术措施应有一个平稳过渡的时期。

种鸡的饲养好坏直接影响种蛋的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和雏鸡的品质。

种鸡应选择具有乌骨鸡外貌十大特征,发育良好、体态丰满、头宽阔、胸深脚高的;雄乌鸡则选择姿势雄壮,性欲旺盛,配种力强的作种鸡。体重要求:公鸡1千克以上,母鸡800克以上。种鸡的选择分两次进行。第1次在60日龄时进行;第2次在150日龄,此时应逐个精选。群养种鸡公母比例以1∶10~12为宜。

种鸡采取分阶段饲养,目的是防止鸡长得过肥,节约饲料,提高经济效益。方法:第一阶段,从开产到产蛋20周为止,因种鸡的产蛋率在开产后 10~20周龄达到高峰,因此,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可从开产时的16%,到开产后7周,提高到17%~19%;第二阶段从产蛋21~40周龄,日粮中蛋白质水平维持在16%;第三阶段产蛋41周龄以后日粮蛋白质水平可降至15%。

要给乌骨鸡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因鸡舍的环境条件直接影响母鸡的健康和产蛋率。最适温度为13~25℃;光照时间每天14~16小时,光照强度15平方米内40瓦灯照为宜,环境要安静(乌鸡很易受惊)。

产蛋母鸡易出现缺乏微量元素。缺钙时会产软壳蛋、薄壳蛋,产蛋率也可下降15%以上。产蛋前期乌鸡对钙的利用率高,越到后期越低。因此饲喂时应随日龄的增长和产蛋率的降低而增加饲料中钙的含量。但钙的含量也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料的适口性,进而影响鸡的产蛋率。

乌鸡抱窝性强,有的时间可长达1个多月。消除方法:每只鸡每天喂一片去痛片(0.5克)或半片 aPC或1~2片盐酸奎宁片(每片0.12克),连喂3天;此外,冷水淋浴、绳带捆缚、公鸡追逐、光线刺激等办法均有一定的效果。

肉用乌骨鸡从60日龄到上市,不但要求长肉多,还要在体内贮积脂肪,而对催肥起主要作用的是能量饲料的浓度。因此除适当增加些油脂外,要减少粗纤维的含量,不能喂过多的糠麦麸饲料。其次要使鸡获得最大的采食量。方法是增加给食次数(每天不少于5次),并增加饲料的适口性,乌鸡喜食小米粒大至小豆粒大颗粒料。且采食颗粒料省时间,使休息、睡眠时间更长,有利于催肥。其他方面的管理同青年鸡的饲养管理。

乌骨鸡的孵化技术和过程基本上和鹌鹑一样,故下面只介绍与鹌鹑不同之处。

收集的种蛋应是乌鸡2~7天所产的新鲜蛋。保存温度为10~15℃,相对湿度为65%~70%。放置位置应小头朝上。在1周内可不必翻蛋,超过1周时每天转1~2次。正式孵化最好在下午3~4点,这样可使小鸡出壳大部分在白天,以便于工作。

小规模孵化时往往由正在抱窝的母鸡孵化,这也是农家养鸡常用的既简单、经济效益又好的孵化方法。入孵前可用0.5%的敌百虫粉,装入沙袋内,撒在鸡身上。但不要撒到鸡嘴上,以防中毒。可将母鸡体外虱除去。鸡窝最好放在20厘米高的木箱里,并置于光线较暗处。照蛋时间:第一次在入孵后第5天进行,第二次在第18天进行。如需多孵几批小鸡,可采用连续抱孵办法,即当小鸡出壳后,不要让母鸡听到小鸡的叫声,尽快放入新的种蛋。因母鸡听到小鸡叫声后会离窝去找。

机械孵化,孵化适宜的温度为37.8℃,出雏时的温度恒定在37℃左右。湿度:孵化初期(1~7天)相对湿度为60%~65%;孵化中期(8~18天)相对湿度为50%;后期(19~21天)相对湿度为70%左右。孵化期间每2.5~ 3小时翻蛋1次,满18天移蛋后停止翻蛋。翻蛋角度为向前或向后40°角。孵化初期通气孔可不必打开,孵化中后期通气孔一定要打开。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大作文网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大作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闽ICP备18026954号-2